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奇諾之旅18 傷眼觀後感 (劇透)


廢言:

        好久沒看奇諾了TAT ,大考真是摧殘人阿 (←明明就是自己的問題)。

正文:

        話說我一翻到目錄的時候,忽然感覺到一陣不對勁。 立馬拆開書衣一看,理所當然拆穿後記之神的陰謀,連被空白化的偽後記都不用看(不過我承認我還是看了),。

[牛之國]:黑星紅白老師畫的牛好棒,尤其是脖子那邊凸起來的骨頭(prprpr)…咳咳,因為跟下一個短篇有連貫,所以就移駕到下一篇說。

[草原的故事]:其實在看完前一篇的時候,我一直想不透為何副標寫的是fountain,想說這跟噴水池有啥關係啊。查了字典以後知道原來fountain還有源頭、來源的意思,時雨澤又再次幫我的破英文上了一課(正色)。fountain這個字也算是在舖伏筆吧,上一篇裡沒有人知道牛之國的人去哪了(奇諾除外),而這一篇就是在交代伏筆。講難聽點就是先b再a的彩色版而已,但是更加短小精悍,也能襯托出事實真相的震撼,進一步把“警示”烙印在讀者心裡。這是奇諾很久很久都沒帶給我的感覺(以前是“驚喜”的感覺居多)。牛之國之所以成為牛之國,是因為過去的人們捨本逐末,只想到用最大的草地養最多的牛,卻忽略了自己維持生命的需求——食物,結果在嚴冬中餓死,只有牛成功活下來…唉
       不知不覺廢話這麼一長串囧,總之這兩個短篇是我全書裡面最喜歡的^^後面廢話應該不會這麼多了吧(汗)。

[奇諾旅之國●b]: 雖然很想直接說,但還是要移駕到a去 ̄△ ̄但我還是很想吐槽,時雨澤不是說奇諾歐派很大嗎,為何黑星黑白一畫感覺就有點ㄒㄧㄠ(被射殺

[運動之國]:表面上和樂融融的國家們,實際上各懷鬼胎,但有了共同外敵又能團結一心。不過我想最苦的,應該還是後世要背歷史的學生(遠目)。(學生表示:幹,貴圈真亂)

[靜止之國]:這個國家的小孩根本世界最強懶人XD,懶到連長大也不要==。不過我有時也會這樣耶(心虛),懶到就算我媽一直唸也還是繼續懶ORZ(←連機器也不如

[稅金之國]:“有需求就有供給”這句話我滿愛的,感覺世界上很多奇葩都是這個道理的延伸(包括奇諾最後對那個屋主做的事情)。但以錢來作標準太單純了,會無形中失去不少東西就是了(默)。
話說漢密斯的“痛哭精進值”到底是啥東東啊?

[主食之國]:看完後腦海都是滿滿的巧克力巧克力巧克力巧克力巧克力巧克力巧克力巧克力巧克力巧克力巧克力巧克力…。難怪這裡的小孩都不想吃巧克力了www

[巧克力的故事]:時雨澤到底吃了什麼巧克力才能寫出連續兩篇都是一堆巧克力的故事啊(一開始還以為有連貫),只能說巧克力的淫威無窮啊www。還有黑星老師的畫雖然難得出現一堆美男,但是中下角居然出現一個勞動大叔,這國的少女吃真開啊www。如果美男歌劇團紅到主食之國的話應該就不是送送巧克力而已了吧(改送巧克力滿漢全席之類的www)

▲有圖有真相!!!

[遺產之國]:以保護者來說,居民們做得滿好的(真誠),只可惜到最後還是住不進他們最想要的高樓大廈(居民表示:靠杯啊居然被老祖宗玩)

[復仇之國]:如標題所示,一個復仇的故事,如果結果結局是那樣的話就是兩個了(默

[金錢之國]:這個國家滿有意思的(笑),金錢對我們來說即使不是最重要,也是很重要的東東。金錢之國也曾經覺得錢很重要(沒錢=被笑窮),還跑去收集其他國家的錢+努力保養外幣(←奇妙的外匯概念?XDDD)。結果他們根本就沒啥欲望,覺得生活能過就好,最後錢在他們眼中都成了不值錢的東西。價值這東東真是主觀啊。

[我的戰爭]:一個中二病的故事,雖然這個國家看起來滿可疑的,不過應該不是照著中二病的設定走…吧?

[奇諾旅之國●a]: 終於到這個愉悅滿滿的國家了XDDD,裡面吐主流作品的槽點超多,包括波霸、三圍、不合理可是帥就好、置入性行銷、一定要有cp等等。光想像奇諾面無表情的吐槽就覺得很有趣XDDD
        話說,奇諾吐槽的元素,好像都是奇諾之旅沒有的耶, 就連那個三圍也…(被射殺)。

[聰明人看不到的後記]:然而聰明人早已識破了一切,哇哈哈哈哈~~~~

結語:

       這集我發現西茲的存在越來越路人了,既沒有奇諾的無口偽正太的屬性也沒有芙特的天然樂觀屬性。這樣也就算了,整個西茲組最有魅力的角色居然是有時候很狂的蒂,陸至少還是一隻會說話的狗。西茲的存在…QAQ,究竟西茲能不能擺脫路人的恥辱的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XD

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吸特樂回來了 傷眼觀後感(劇透)


廢言:

       最近完全變成廢人狀態,明明看了不少好作品,我卻懶得寫心得(毆)。還好元首那頗具魅惑性頗具煽動性的聲音讓我有了寫文動力。元首真不愧是元首!(大笑)



正文開始:

        吸特樂回來了是一部由小說改編的德國電影,裡面藉由元首希特勒的視角、帶著黑色幽默的偽記錄片(或者社會實驗?)的方式點出德國的社會問題。雖然說是德國,其實裡面很多問題也是臺灣和大多數的國家所面臨的。是一部在大笑之餘還能省思的好電影。

       不過觀看前最好還是先了解一下德國的近代歷史與現在,不只是因為笑點關係,有些社會議題也需要一些背景知識才行。簡單來說對德國了解越多看這電影越開心XD,有鑑於大部分的影評都點過歷史,再加上個人覺得本片要表達的東西還是現在。於是就來超不專業不負責整理一下片中提到德國的問題:


                   ▲梅克爾特寫+字幕XD

令人尷尬的老女人:

嗯不用說是梅克爾(廢話)老實說我對梅克爾的印象還不錯不過還停留在幾年前商周還是天下的介紹,以數據來說話感覺就是特別帥氣我第一次愛上的大嬸啊啊啊(羞)。但是翻資料後才發現自從難民接二連三跑到歐洲去後因為對難民政策不利,結果外界對她的評價下降不少><不知道她下一步會怎麼做…


越來越多的移民:

       德國的移民大致可分為合法移民和尋求庇護的難民。片中指的移民似乎是後者的樣子(?),出現的主因來自中東局勢的變化,自2010年阿拉伯之春後難民數量開始激增,毆洲各國逐漸收到一堆庇護申請。其中2015年德國收到的庇護申請更是毆盟之冠(難民表示:德國麻麻選我選我選我…)。一開始德國以開放的態度迎接這些穆斯林們,認為他們可以緩解勞工短缺的問題。但是人是一種物以類聚兼不分類就會死但是做資源回收就隨便許多的生物。來到德國定居的穆斯林們自己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生活圈,可是他們的失業率和貧窮卻高的嚇人,成了治安、社會素質亂源(至少德國一般民眾是這麼覺得的)。


污名仍然存在:

        汙名指的是德國在二戰的種種罪行,想必不用再贅述。必須要提的是德國對外界批評二戰的反應基本上是無條件接受,順便一提同為二戰開戰國的日本的反應滿曖昧的,有些地方好像有認錯的感覺,有些又沒有。總之無條件認錯的德國看起來遠比日本阿莎力的多,卻也無形中失去替自己辯護的權利,甚至搞得德國人隨便批評別人(異族or外國人)也會被貼上仇外主義的標籤。仇外主義臺灣好像很少聽到,簡單的說這玩意是討厭ㄈㄈ尺的加強版,仇恨範圍更廣、酸民程度更高。這種狀況究竟是不是德國應得的先不討論,就德國的角度來說,這種只會累積民怨又敢怒不敢言的情況是很不好的。

       剩下來的,幾乎是所有已開發都會遇到的問題,像是環境保護之類的~我想就不用多說嘍!才不會說是懶得找資料呢哼

      其實看這部時我的腦海數次浮現出“除了主要角色以外其他人的反應都是真的還是演的? ”、 “這是一場社會實驗嗎?”、“那個馬賽克和鏡頭晃動到底是因為受訪者不是演員還是刻意讓觀眾覺得這是一個記錄片?”、“那個演希特勒的人真的好可愛呦!”諸如此類的想法。電影演到最後我才發現, 原來這都是導演故意要讓觀眾有這樣的感覺, 好像是現實,好像又是虛幻, 正如電影中希特勒的存在一般, 多數人都把他當演員,卻又跟隨著他的言語起舞,像是把他當成真的希特勒一樣。


       觀看群眾的反應其實滿有意思的。譬如說有一幕希特勒跟一群年輕足球迷互動,其中一位的背剛好寫著“該死的德國,垃圾納粹”,然後跟球迷玩得正嗨的元首就順勢要其他球迷整他(說是整,其實跟霸凌沒啥兩樣),結果其他人還真的照做,簡直就像拿出稍微不同的言論(即使他的言論也許實際上更中肯)來群鞭的鄉民一樣。人嘛,激動時就能輕鬆把比例原則放置play,而只要有個煽動者人群就能輕鬆變得超激動。這次的煽動者,便是元首嚕。

▲被網路和電腦感動到的元首,超可愛●w●

       說到煽動者,就不得不提一下主要角色的定位。元首是煽動者,但是他煽動的東西卻確實點出社會的表面與潛在問題,劇中也經常出現他的歷史梗(1933→被德國人選出、本來可以當畫家、我的奮鬥之類的);另一個主角記者先生則是一般平民,認同元首(現代)的某些理念,但也沒認同到元首狂熱者的地步,卻在後期發現也是唯一一個發現元首是真貨的人,最後他瘋掉了,也成了被社會排擠的少數;記者的上司們光頭男和強勢婆婆(←名字全忘掉 ,則是為了利益而幫助或是陷害元首的人,存在本身無關善惡不過元首對他們兩個的評價差超多的XD,但是老實說他們的決策其實也大大影響社會大眾對元首的觀感;最後一個我覺得應該有的定位(簡稱腦補),就是我們這些旁觀者,我們對元首的想法凸顯了群眾是多麼的盲目與不理性,奇妙的是一旦我們成了其中一員,我們自己也沒辦法保證能永遠不像他們一樣。



▲靠杯啊這跟臺灣也太像了(淚

        也許有人發現了,本作除了發現德國的社會問題以外,另一個主線便是元首現代奮鬥史,而做為穿越劇的主角當然也遭遇到科技衝擊,想要發表自己意見的元首認識了現代媒體(而且很快就掌握住它的本質)後,對觀眾演說並獲得滿堂采的的模樣真的讓人不禁讓人感嘆歷史總是一而再再而三重演啊!但是這樣的元首也有因為媒體而被眾人唾棄的時候,理由不是因為元首的理念有問題,而是他殺過一隻狗…==,我不是覺得狗命不重要,只是群眾真的從頭到尾都沒有針對他的理念批評(除了少數有被採訪到的人和極端反對者),反而是一隻狗就讓群眾一秒爆氣==。
       不過元首很清楚消息來得快去得也快,過一陣子後他又成了全國明星,還紅到可以出書拍電影的程度,解決掉唯一知道真相的記者先生後,電影最終以元首想繼續為德國同胞奮鬥的自白作為結尾,看似圓滿的結局卻帶給人一種不協調的感覺,頗讓我有再回去翻一次的衝動。

▲ 好吧其實我覺得這幕記者比元首更可愛(毆

總結:

       這部電影真的超合我胃,拍攝手法夠新奇,討論的主題也很有趣,演希特勒的人更是厲害重而且演得很可愛,我還想不到它有什麼缺點呢!唯一可惜的是這部在臺灣很冷(要不是爬文過,我還不知道它有在臺上映過…),只能看迷版真可惜,相見恨晚阿><(捶胸)。好在還有小說,有心支持的人也別忘了敗一下歐!